元宇宙网:元宇宙大撤退!?巨头排队说再见:迪士尼相关部门遭“一锅端”|探访元宇宙

人工智能2年前 (2023)更新 admin
127,461 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赵奕胡 金华上海报道

元宇宙撤退大军再添一员!3月28日,据外媒证实,华特迪士尼负责下一代消费者体验的相关部门被“一锅端”了,该部门正在制定元宇宙战略。这也是其此前宣布裁员7000人计划中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在多家国际巨头的裁员过程中,元宇宙部门首当其冲成为裁员对象,包括微软Meta腾讯等大厂的元宇宙相关项目均出现裁撤或缩减情况。

元宇宙网:元宇宙大撤退!?巨头排队说再见:迪士尼相关部门遭“一锅端”|探访元宇宙
“元宇宙成为大厂裁员的‘第一刀’并不意外。”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其中由多方因素构成,一方面是宏观经济难以改善,使得大厂面临经营压力;另一方面,是元宇宙目前主要处于投入阶段,难以看到实际产出,盈利能力被外界普遍质疑,是大厂“降本增效”的主要对象。此外,元宇宙相关应用在用户当中反响平平,体验不佳、价格昂贵限制了元宇宙相关应用及设备的普及。

“巨头企业接连加入战局,豪掷千金,如今又接连离场是企业追逐风口、形成泡沫后又泡沫破裂的一种典型体现。在经历深度洗牌期过后,预计元宇宙将更加注重基建层、技术层的研发创新,为后续设备的推出以及应用场景的切入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苏筱芮说。

技术没咋进步,钱可没少花

事实上,迪士尼早在2020年便对元宇宙表现出兴趣,当时的策略长蒂拉克·曼达迪(Tilak Mandadi)曾在一篇公开文章中表示,“展望未来,超越物理和数字障碍,展开更多的故事层次,创造互动的乐园体验,是我们非常振奋人心的重点项目。”

在2021年底,迪士尼前执行长鲍勃·查佩克(Bob Chapek)在第四季财报中提到,“为了能够更紧密地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您可以在我们自己的Disney Metaverse(元宇宙)中,不受限制地讲述故事。”同样在2021年,迪士尼完成注册元宇宙游乐园的专利和商标

随后,迪士尼在2022年正式宣布其元宇宙体验计划并成立了元宇宙战略研究部门。该部门由此前迪士尼消费品高管Mike White领导,负责寻找利用迪士尼覆盖广泛的知识产权库,以新技术形式讲述互动故事的方法。

据悉,该元宇宙研究团队的大约50名成员都已失去工作,仅剩White一个人留在公司,但他的新角色还不清楚。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部门成立一年来,迪士尼并没有宣布任何元宇宙的相关业务,也没有任何硬件或者软件发布。

今年以来,宣布“放弃”元宇宙的不止迪士尼一家。

1月18日,微软宣布,由于经济形势不佳且客户需求变化,将于3月底前在全球裁员1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5%。随后便有媒体报道称,微软已开始在Surface设备、混合现实硬件(MR)HoloLens和Xbox等部门裁员。同时,微软还解散了刚刚成立四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团队,该团队连同两位负责人约100名员工已全部被解雇。

3月15日,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宣布将进行第二轮裁员,波及约10000名员工,并冻结5000个空缺职位的招聘。并同时表示,Reality Labs今年会砍掉一些产品,比如Portal智能显示器。

今年2月,Meta发布了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Meta元宇宙部门现实实验室(Reality Labs)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7.1%;报告期内亏损42.79亿美元。该部门2022年共亏损137.17亿美元,较2021年亏损扩大34.57%。Meta表示这是由于虚拟头显Quest的销售额下降。而在发财报的前一天,Meta宣布关停UGC游戏平台“Crayta”和VR动作游戏“Echo VR”。

分析公司IDC研究副总裁Sharath表示:“许多大型科技公司一直在进行调整,例如裁员以平衡其员工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实验性或未来技术将退居二线。这些公司宁愿将他们的投资引导到已经证明或成熟的计划上,而不是投资于过于未来主义的东西。”

国内的元宇宙热潮也在降温。今年1月,据媒体报道,快手元宇宙负责人马英武离职,元宇宙业务暂停。据了解,马英武从2020年加入快手之后,孵化了快手的全景视频项目和快手元宇宙空间项目,一直聚焦在元宇宙内容和消费方向探索。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腾讯XR业务线不同部门分批收到临时代管的GM(总经理)和HR的通知,公司宣布XR全线岗位取消。对此,腾讯向媒体回应称,解散报道不实,腾讯游戏XR业务将变更硬件发展路径,相关业务团队进行调整。

此外,上线仅3个月的元宇宙社交App派对岛已经被字节跳动砍掉,项目组成员回归中台原团队。

对此,洛克资本研究员邓鑫涛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短期来看,元宇宙的经济效益并没有显现。元宇宙的投资是非常长期的过程不仅包括底层技术更包括内容生态的建设都很漫长。2023年经济衰退的趋势并未减缓叠加可穿戴设备、消费者热情的降低以及后疫情的场景修复,元宇宙短期内肯定是无法产生直接的效益,大厂需要保全利润渡过难关,选择优先级更好的业务会让大厂的业绩更加稳定。

“大厂的离场并未说真的放弃元宇宙,更像是为了应对短期风险的到来做出的战略调整。”邓鑫涛如是说。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本轮元宇宙裁员更多涉及的是消费级元宇宙应用研发,而非全部元宇宙应用场景。近期工业元宇宙研发不仅没有减缓,反而在GPT4.0和AI芯片新一轮革命的带动下保持了高速增长。在2023英伟达GTC大会上黄仁勋就发布了超级计算机以及针对场景优化的100个应用和更新功能的工业元宇宙Onmiverse,这不仅代表了未来人类最前沿科技方向,也是应用技术的现实场景落地。

“工业级元宇宙的加速发展与消费级元宇宙的大量撤资并不矛盾”,陈佳表示,国内很多元宇宙场景分析因为无法区分工业与消费元宇宙的技术区别因而流于喊口号,且常常把元宇宙理念、研发、场景和实际应用混为一谈,如今批评指责元宇宙和以前盲目崇拜炒作元宇宙的往往是同一批人。

实际上,去年我国多部门联合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非常清晰地界定的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未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链的重要地位、发展方向,尤其是主要技术进步路径,在官方虚拟现实产业规划中,有大量微观技术应用场景跟工业元宇宙产业链有重合。“从当前的产业链数据来看,工业元宇宙发展前景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陈佳如是说。

元宇宙还有故事可讲吗?

不只是巨头裁员,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去年持续火爆的元宇宙“抢人潮”,如今也逐渐褪去了热度。

一位从事科技行业的资深招聘顾问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与去年元宇宙大火的情况相比,今年元宇宙相关岗位的招聘热度确实有所减弱,目前没有看到市场上有大量企业招聘元宇宙相关人才的情况,也没出现像去年一样,大厂到处在创业公司抢人的情况。

“但是对核心技术人员的需求,一直以来都很旺盛。元宇宙对人才的要求十分多元。从VR/AR区块链人工智能到3D建模、虚拟人、游戏设计等,都需要最核心的技术。”

他还表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技术才是最稀缺的,因此大家常常看到元宇宙岗位的薪资都比较高,因为门槛确实很高。很多人看似可以做元宇宙,但仔细聊起来,并不能胜任。”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执行主任于佳宁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元宇宙是一个新兴领域,无论是根据现有业务进行扩张,还是开发全新的硬件或软件业务,对于各大企业来说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验。

“元宇宙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前期由于元宇宙概念的火热,部分企业高薪抢夺专业人才,这就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资金成本。由于元宇宙概念和业务的超前性,业务直接收入相对较低,距离成为企业主要利润来源还需要一个过程。”于佳宁如是说。

那么元宇宙还有新故事可讲吗?

“我们不太可能在未来一两年之内就看到非常成功的元宇宙产品。不可否认,元宇宙的到来需要极为庞大的投入。”于佳宁表示,“但在我看来,元宇宙并非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是数字化生活方式发展和科技融合的必然结果,就算未来变数和困难很多,最终都会走向原有的方向。目前元宇宙技术还在持续迭代和更新,各项技术带来的改革性融合创新时代尚未到来,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随着元宇宙的发展及核心概念的普及,有关元宇宙的社会共识将逐步形成。”

在中国民协元宇宙工委副会长兼秘书长吴高斌看来,元宇宙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科技风口,只不过需要从平台思维到生态思维来构建产业落地,简单的技术堆积与资本炒作于事无补,需要更多应用场景落地,带来降本增效、提质增效的价值支撑。

速途元宇宙研究院在《中国产业元宇宙趋势研究报告(2023)》中指出,未来我国产业元宇宙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和跨界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实现产业元宇宙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一方面,随着元宇宙产业的定义与监管逐步到位,元宇宙的边界开始清晰,行业开始具备初步的元宇宙企业甄别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入局门槛的提高,小企业开始被巨头并购,一些自身竞争力薄弱、伪元宇宙概念的企业开始离场,资本开始回归理性。”速途元宇宙研究院首席探索官赵佳茹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主编:公培佳

 

来源:百家号-华夏时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1853605008582559&wfr=spider&for=pc

配图:pixabay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